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软件定义未来
软件定义未来
2017-04-13 11:18:00 责任编辑:软博会组委 浏览 723次

“软件定义”离我们并不遥远。传统的模型飞机就是硬件定义的,关键部件是发动机、螺旋桨、遥控器,模型飞机的性能与可靠性都是硬件定义。这样的模型飞机对操控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是专业的航模运动员,模型飞机在孩子手中玩不了几次就摔坏了。最近几年兴起的无人机模型,并没有在硬件上发生革命,却在软件上取得了很大进步。通过飞控软件与自动导航技术的大幅度改进,模型飞机的稳定性与可操控性获得了很大提升,一个业余的玩家也可以方便操纵无人机进行空中航拍。模型飞机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从硬件定义走向了软件定义。

现在真实的汽车与飞机,也还是硬件定义为主,但软件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汽车比拼的不是发动机马力,而是软件提供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性。无线基站现在很大一部分竞争力也还是来自硬件,华为基站的硬件技术上从2009年就奠定了业界领先地位。我们的硬件不仅在产业内是领先,放在全球整个硬件领域看也相当领先。但无线基站光靠硬件领先还不够,越来越多的竞争力需要来自软件,基站也将从硬件定义走向软件定义。

从SingleRAN到CloudRAN的转变将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过去几年,SingleRAN共主控与共基带的要求已经使得无线软件架构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用最领先的架构设计理念来看,SingleRAN的软件实践才刚刚起步,我们只是完成了硬件平台化与软件公共组件的抽象,在云化架构与特性解耦上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CloudRAN要求软件能部署在不同的位置,能跑在不同的硬件上,这就对软件的分布式部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对特性解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特性可以在开发、测试、发布、部署上更加独立,特性能独立上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就对服务化架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还希望基站更好用,降低操作维护的难度与工作量,需要在自动化部署与自动优化上加入更多的智能软件。

智能手机在几年前带来的信令风暴,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信令风暴增加几倍的流量,就让无线网络经历了严重的可用性危机。未来万物互网时代,连接数几百、几千倍增加,传统的软件和架构无法应对。无线产品当前的弹性模式像是吹单个气球,业务量小时是小气球,业务量大时是大气球。这种弹性模式有一些致命缺陷:业务处理能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增加;资源独占,难以被共享;单点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机。

       而云化软件架构的产品,弹性模式像是放一串气球。业务量小时是一个小气球,只占用较少的资源。业务量大时,软件通过水平分裂来增加处理单元,提升处理能力。按需申请资源,气球可以按需增加,弹性伸缩能力几乎无限。一个单元故障,不影响其它单元,可靠性也得到提升。

刚刚过去的双11,支付宝交易处理峰值是12万笔/秒,相对平时有近300倍的提升,系统伸缩自如。互联网软件的弹性能力已经走在CT软件的前面,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在软件技术和架构上,为万物互连和数字洪水做好准备。

IT与互联网行业有很多优秀的软件实践,我们要学习其优秀实践,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如何避免微服务的线程隔离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如何提升用户面的实时处理时延?如何优化异构计算的效率?解决了这些问题,无线的软件实践就是ICT融合的最佳实践。我们持续提升软件能力,再配以强大的硬件能力,无线网络的竞争力必定能一骑绝尘。

扫码报名

网页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