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软博会曾将“软件定义”定为主题
“主题”可以传达人类的创造,充满分享文明进步的美好愿望。作为软博会精神的语言载体,软博会的主题解读和概念延展值得关注。
2015年第十九届软博会主题——“软件定义世界 两化深度融合”的确定,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软件定义”其实不是新奇名词,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以下简称“SDN”)有关的想法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2014年左右,“软件定义”则发展成为科研机构、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大型数据中心以及企业网用户最为关注的网络技术。
随后,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SDS)、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等概念出现,各种产品和技术纷纷贴上“软件定义”标签。
“软件定义世界”成为各界共识
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在2015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致辞中表示: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仅仅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目标,以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创新驱动、整合发展为动力,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软件产业做大做强,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2015第十九届软博会上“软件定义”这个主题的提出,紧扣时代脉搏,在“软件定义”大潮兴起之时,敏感地察觉到未来趋势,是软博会对当时下以及未来形势的判断思考。
近几届软博会主题一脉相承
从近几届软博会的主题来看,软博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围绕“软件”、“软件定义”、“两化”、“融合”等关键词进行展开。
如2016年第二十届软博主题——“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会”强调了“两化”。
今年第二十一届软博会再次提出“软件定义”,将主题定为“软件定义世界 智能引领未来”。
正如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2017软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说的: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百度无人车和小度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热点的背后都是软件在发挥作用。软件正在从“赋值”、“赋能”不断向“赋智”的功能演进,人工智能正逐步迈入2.0阶段,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领。
“软件定义”在有了更广泛的概念拓展的同时,再一次到了国家集中规划的高度。
在工信部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将软件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将“软件定义”称作“信息革命的新标志和新特征”。
软博会作为作为集中展示中国软件支撑中国制造、“互联网+”等标志性成果的最高平台,也再一次围绕“软件定义”,展示中国软件产业的最新发展,明确软件产业的重要地位。
2017软博会延续创新“软件定义”主题
其实,“软件定义”的落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能在对时代准确理解的同时,高瞻远瞩、大力创新、强力执行。
这也需要公共服务体系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推进。
所以,2017软博会的主题并非对往届的简单重复,主办方在对“软件定义”更新更深入地解读后,在筛选参展企业时,非常注重企业对“软件定义”的研发能力。
据悉,2017软博会设置的五大主题场馆+一个软件成果智慧展示馆+一个高峰论坛活动场馆,除了“软件综合馆”,其他四大主题场馆均以“软件定义”为关键词,参展企业也覆盖了“软件定义”多个领域。
比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软件定义工控安全”,将重点展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依托软件技术实现对全国工控信息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护能力。
特斯拉“软件定义汽车”,将展示特斯拉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背后强大的软件支撑能力。
360“软件定义安全”,展示产品将通过“软件定义”的理念,深入解读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背后的软件逻辑。
微软“软件定义生活”,通过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展示,全面揭示软件对硬件的定义,具体产品包括Hololence、Xbox,以及微软人工智能姐妹花“小冰”、“小娜”等。
科大讯飞是“软件定义人工智能”;摩拜和ofo关注的则是“软件定义共享经济”。
时代在变化,同一个词语也会有新内涵。不论如何变化,每一届的软博会都紧扣时代脉搏,诠释软件产业的重要作用,以提振行业信心、激发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