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软博平行论坛丨2018中国IT人才培养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软博平行论坛丨2018中国IT人才培养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2018-07-03 18:21:19 责任编辑:软博会组委 浏览 889次

2018年7月1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办了中国IT人才培养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力量——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加快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李冠宇副司长、中国工程院张春江院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吕卫锋秘书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张龙执行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陈宝国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邱钦伦秘书长、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林慧苹副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薛静锋副院长、iSchool联盟亚太地区主席、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院长Miguel Nunes,以及来自百度、腾讯、中软国际、东软睿道等企业嘉宾。出席论坛的还有软件领域的专家、研究机构、企业代表、地方协会、国际友人等近3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高小鹏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高小鹏主持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吕卫锋秘书长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我们整个社会活动,也导致我们对整个IT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且这种大量的需求不只是以IT专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IT专业的课程和各个学科的人才培养进行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以前更多讨论纯粹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包括电子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在更多面向的是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新一轮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在这个人才培养体系下我们应该思考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如何通过我们的高校和企业更快地紧密结合,培养出未来的创新型的领军人才。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去年在工信部和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20多所高校和几十家企业成立了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希望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为推进我国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IT人才。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吕卫锋致欢迎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在致辞中强调,关于IT人才培养,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着力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多次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源,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等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也为我们加强IT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依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带来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新型IT产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逐渐渗透到人才界的各个环节,迫切需要创新IT教育的培养模式,组织形式、服务供给,将IT教育内容向社会延伸,加快校企协同育人。当前我国IT人才的教育供给和人才需求在结构上、质量上、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整体上IT人才培养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对IT专业人才的缺口也在逐渐增加,人才供需的结构矛盾性也在凸显,IT行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信软司作为信息化和软件产业的主管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推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IT人才培养,培养构筑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发表了主旨演讲,围绕对新时代人才的思考,提出了四个问题:一是数字经济与软件产业。数字经济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个是信息产业自身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广播等。另外就是通过IT技术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产生的这种经济效应。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快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更重要的体现在数字技术、IT技术和行业的融合。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提到,中国2017年数字经济的规模是27.2万亿,同比增长了20.3%,占GDP比重达到32.9%。中国的数字经济的总体规模在全球排第二,仅次于美国。总得来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量和国外有差距,但是发展增长速度很快。二是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战略、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智能制造2025的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最多,那么导致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刚性的增长。我国软件行业对人才依赖超过其他行业,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要求创新,软件产品的更新迭代,软件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人才,未来我国“四化”同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的趋势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行业色彩和专业性。三是软件行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人才。软件行业发展很快,需要有相应规模的人才进行匹配,软件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就需要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我国软件人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专业基础教育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应用能力培训不够,另外就是缺少实际的培训。四是加强软件人才的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通过培养,这也是未来我国软件、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发表主旨演讲

iSchool联盟亚太地区主席、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院长Miguel Nunes分享了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信息世界中培养软件创新人才。Miguel Nunes指出,软件工程学科培养出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社会技术创新能力。然而,当前大学软件工程注重编程、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培养,以及注重个体,竞争,考试,课本等教学过程,缺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做报告的表述能力、谈判的技巧、演讲的技巧和系统分析技巧,同时缺乏的还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分享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等等。如果大学希望通过培养出创新软件工程毕业生来促进可持续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那么,需要改变和改进现有的教学大纲模式,需要聆听来自软件行业所需要的内容和声音;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一定要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具有批判思维等等,否则,有竞争能力的公司将开始从其他学科和其他教育机构招聘。 

iSchool联盟亚太地区主席、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院长Miguel Nunes发表演讲

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就产教融合推动软件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创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整个的信息技术使数字经济的社会产生巨大变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AR、VR等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发展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个变化过程里面就是教育的变化,高等教育是人才输送最重要的阵地,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人才,让我们的人才适应产业经济的发展。他提出大学不能脱离产业,不能脱离社会谈大学,大学一定是和社会充分融合的。 

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发表演讲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张龙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产学研融合协同联动,推进IT人才的培养。他指出我国工程教育的层次非常完备,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到硕士、到博士,布点非常完整。高等工程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对我们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5月底的科学院第19次院士大会工程院和第14次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里面讲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着全球的创新版图,而且要求我们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特别提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有一些应对措施,教育必须采用新的形态,这个从宏观层面就涉及整个高等工程教育人才供给侧的改革,目前教育部对专业学科目录设置做出了重大调整,允许高校自主设置与新的工科和新的经济相适应的专业。打通企业和高校之间资源和人才壁垒,使得社会的资源和人才也能为我们校园内的高等工程教育服务,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些新的模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张龙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林慧苹、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薛静锋从高校信息工科人才培养方面,各自介绍了学院在IT人才教育上的创新成果和经验,高校教育逐渐与企业对接,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构筑培养产教融合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林慧苹发表演讲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薛静锋发表演讲

腾讯公司产学合作总监秦征、百度技术学院高级顾问陈斌、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产品设计总监周海分别分享了各自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企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的和高校发生对接,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校企间通过在校学习、培训、企业实训应用实践等多种形式合作,逐渐向产教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腾讯公司产学合作总监秦征发表演讲

 

百度技术学院高级顾问陈斌发表演讲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产品设计总监周海发表演讲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从中国教育路在何方、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教师创新教育的启示以及产教融合,共建IT人才信用链四个方面解读,提出利用区块链的应用思维,建立人才信用数据库,这样做有助于主管部门管理、企业交流,学生学习,教师教学。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发表演讲

论坛期间发布了“2018IT教育优秀实训基地”企业名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吕卫锋为获证企业代表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吕卫锋(左一)与获证企业代表合影

扫码报名

网页报名